巴中六〇年届

厦门大联欢
 
二〇〇七年
 

巴中情奏曲(結局篇)

 -記60屆2007年廈門大聯歡

蕭緒民

 


(八) 天竺山森林公園遊蹤


廈門二日遊次日的旅遊項目是前往離廈門市大約四十五分車程,位於海滄縣的<天竺山森林公園>遊覽區。顧名思義,這是另一類的旅遊景點,我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來過,包括去年八月先遣來視察遊覽項目的我們六個人,來這個景點遊玩,可以說是一項新的嘗試。
我們的隊伍於早上八時許離開賓館,並於九點鐘左右抵達天竺山腳下,再轉乘<天竺山森林公園>每輛可載20幾個人的旅遊專車前往園內的主要景點遊覽。接載我們的同一款式,同一顏色的專車一輛接一輛地奔馳在蜿蜒的山坡上,由高處往下看,展現在眼前的是別開生面的車隊巡遊。我們車隊的幾個先行車輛率先到達一個景點的迴旋處並在那裡停下等候後面的車輛。這時在寂靜的山林中,突然傳出清脆的笛聲,眾人的眼光紛紛轉向發出笛聲的車輛中,原來是三班葉金雀的夫婿唐楚三在吹笛子娛眾,借此打發等候的時間。坐在其他車輛的同學們紛紛報以讚賞的掌聲。
此時和我坐同一車的黃俊利(印尼)忽生一念頭,想和我一起拿著一頂帽子下車扮賣藝人,配合悠悠的笛子聲,到各等候車輛前去討賞錢,搞點娛眾的氣氛。可惜的是正當我們在車內尋找有誰帶帽子時,其他後隨車輛正好陸續到達,只好放棄此舉。 導遊告訴我們這個景點是要往下面的深谷去遊覽,然後再慢慢爬上來,問大家的意見去還是不去。結果大多數人否決了是項活動。於是我們的車隊便再浩浩蕩蕩出發到第二個景點,也是<天竺山森林公園>遊覽區其中的一個主要景點。沒多久,我們便到達目的地 - <天竺湖>景區。一時之間,天竺山的馬路邊停泊著一輛接一輛的旅遊專車,我們的隊伍則長蛇陣地沿著馬路邊的行人道往景區的入口處走去,煞是有氣勢。


同學們正步行往天竺湖景區的入口處

<天竺湖>景區的遊覽特色是讓遊人走入不太深的谷底,然後沿著林中位於山邊和湖泊之間,專門舖設的小道悠然自得地漫步,觀賞沿路景色,實際上這等如香港人所說的’行山’。 要說這裡的景點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是由入口處往前走的相當長的一段路,地面和小道靠湖一邊的欄杆全是用就地取材的木頭舖成和製成的,讓人走在上面有與普通行山絕然不同的感覺。

圖見七班羅淥波和六班梁仁環在對著鏡頭笑

左起李龍芳、黃麗良、許麗華、黃蓮英在橋上不是看風景,而是在擺靚甫士影相

黃麗良和吳月玲兩個姐妹花擺得甫士唔錯

一眾靚女:前排左起劉璧輝、楊檀華、李淑君,後排左起陳素群、丘莉莉、侯啓芬、李若蘭、林素平

我們走的這一段景區在不到一個鐘頭內就走到了盡頭,順著小路往上走,就來到了也全是木製的休息平台,不少同學已在那裡的木凳上休息聊天或影相留念,而我們乘坐的遊覽專車已在上面不遠處的馬路上等候。點齊人數後,我們各歸原來所乘搭的車輛,一起回到天竺山腳下的停車場,改乘原來的方的五部旅遊車前往漳州龍海市角美<龍佳生態山莊>用午餐,結束了上午的<天竺山森林公園>遊覽。

各個都在對著鏡頭笑,只有喜吉在埋頭工作,真難為了這個CEO。左起:游榮輝、?、鄭紀益、鄒國經、洪喜吉、許燕忠、翁添貴

同學們在木製的平台上休息,各得其樂

五位五班同學加一個女婿,
左起:鍾聲、蕭怡燕、游榮輝、陳烔隆、李振謙、李官華

排排坐,笑呵呵,前排(坐)左起:
黃柏蘭、何炳祺、許燕忠、陳淑嬌。
後排左起:張漢泉、李若蘭、林素平、黃麗良、吳月玲

在<龍佳生態山莊>吃罷特色午餐後,我們集合上車前往附近的<豪華海水溫泉>,完成廈門二日遊的最後一項旅遊項目 – 泡溫泉。這是較具爭議性的項目,也是首次出現非全體性參與的活動。其結果是出現近一半人興緻勃勃地去泡溫泉,其他多於一半的,鑒於附近並無值得遊覽或休閒之地,於是選擇先行離去,他(她)們另行組隊分三次乘車先回賓館休息。泡溫泉的師生和家屬等泡完後於下午三時分乘二部車回賓館,就這樣稍為提前地結束了廈門二日遊的全部行程。

不泡溫泉的師生們排排坐,等候車子來接載他(她)們回賓館

 

(九)在廈門的最後一夜


也許是因為今天下午多了點休息的時間,又或許是因為是日晚上是在廈門的最後一夜,大家都非常珍惜能夠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一邊品嘗佳餚,一邊閒聊家常的最後機會之故,七樓的飯廳未到正式開餐時間,便已人頭湧湧,大家似乎想把握這個時機,重溫這些天來共同譜寫出來的讓人難於忘懷的巴中情奏曲。為了讓大家盡興,紅酒,狀元酒和啤酒盡量供應,務必在這最後的晚餐中,營造熱熱鬧鬧,不醉無歸的歡娛場面,因為喝完了這晚的酒,大家就要在盼望中等待下一次再次碰杯的另一個夜晚的到來。何時?!這也許是大家那時那刻內心所產生的共同疑問。

曾居於昆明的各地60屆同學於最後一次的晚餐上齊齊來個大合照,難得!

曾居於昆明的各地60屆同學於最後一次的晚餐上齊齊來個大合照,難得!

晚飯結束前,總指揮宣佈是晚的卡拉OK舞會改在剛開張不久,可容納相當多人數的,有著先進音響設備的集美財經學院一幢新建樓房二樓的教職工聯誼會所內舉行,這無疑是有如對聯歡的歡樂感到猶意未盡的師生和家屬們注了興奮劑一樣,未到集合時間19:30,賓館門外的空地上已集合了不少人,然後由葉傳楷同學帶領前往目的地。剎那間偌大的舞廳內四周已坐滿了人,來者每人都獲發一支蒸餾水作飲品。隨後而來的人越來越多,舞廳內儲物室內的備用椅子就大派用場,室內幾堆原堆得高高的椅子一下子就變得一個也不剩,連辦公椅都用上,舞廳內能插進去的空位都放進了這些椅子,人數少說都有一百來人,其熱鬧場面可想而知。師生們和家屬對這種夜晚活動項目的熱情捧場程度可以說是在近期的大聯歡中所少見的。

是晚的唱K舞會和首晚不同的是除地方新穎寬敞外,還特別有文娛組準備的幾個餘興表演節目。這時在若明若暗,不停閃爍著幻彩燈光的舞廳內,不管是唱K助興的,或是聞歌起舞的,或是靜坐一隅欣賞美妙歌聲或精彩舞步的,大家都在陶醉在那難於言溢的歡樂中,人人都在浸沉在那臨別在即的,令人依依不捨的,卻又讓人激動莫名的最後一夜中。你可曾聽過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裡同名主題曲的動人卻憂傷的旋律,那個曲調訴說的是令人傷感的生離死別,但是在我們這個洋溢著歡樂歌聲和輕快舞步的最後一夜中,譜寫出來的是維繫著我們團結友愛的巴中情奏曲。如果說過去幾天的聯歡為師生和家屬們帶來了喜相逢的歡樂,那麼在廈門的這最後一夜可以說把我們的喜悅和歡樂推向了新的高潮。

按照租場規定,我們須在21:30結束舞會,但同學們仍捨不得離開,一次又一次地在那裡集體跳街頭勁舞,而會所方面有感於同學們的熱情,也通融地讓我們延長一點時間才交場。離場時人數仍多達幾十人。我們在廈門整整四天四夜的聯歡活動也就圓滿結束。相信那晚不少人都做了好夢,夢見那四天四夜喜相逢,把臂同遊,同桌共飲和舞池共舞的林林種種歡樂,留住你的夢直到再相逢的另一個好夢的開始!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

 


(十) 依依話別,送上祝福


由於各地同學回程安排和交通運輸時間上的特定原因,4月17日大聯歡活動正式結束那一天,與會的師生和家屬多了半天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從容地話別。作為大會安排的正式結束和話別活動是充分利用早餐的時間,在七樓按桌入座(非以往的自助餐)用早餐的形式,在司儀許燕忠和溫曼瑛的主持下,由大聯歡活動總和副總指揮們作了概括性的小結,老師代表李昭孔老師也作了熱情洋溢和感謝性的發言。根據來報到人數的統計,參加是次廈門大聯歡的師生,家屬,親朋和來賓共241人,其中同學166人(包括香港82人,澳門1人,國內46人,印尼31人,美國3人,澳洲2人,紐西蘭1人),(港澳、國內和印尼三地)家屬58人,老師5人,親朋9人(其中62屆同學7人),來賓3人。與會的國內同學來自下列十八個城市:北京,石家莊、葫蘆島、青島、昆明、遵義、長沙、蘇州、廈門、褔州、惠安、莆田、南寧、桂林、北海、廣州、龍川和深圳。

許燕忠和溫曼瑛在主持告別會

大聯歡總指揮葉傳楷在告別會上發言

大聯歡副總指揮黃晉香在告別會上發言

李昭孔老師在告別會上發言

話別大會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在熱烈的掌聲中,在下次大聯歡再見的歡呼聲中結束。散場後的餐廳內,仍有不少依依不捨的同學坐在桌上閒聊,或知已的同學,三三兩兩或一群地在台上照相,再給自己的相簿增添幾頁人生的美好回憶。

印尼同學臨別在際,再來一次大合照

在各路人馬離開賓館前的餘下活動(飛機團前往漳州旅遊的十幾位同學已於10:30左右乘旅行社的車子首先離開),由各班和各人自由安排,大會除離開時所需的交通工具外,其他不再作任何安排,包括中午的午餐。於是有的班或個人就前往廈門市用午餐,也有的班級,利用就近之便,在賓館二樓的錦繡龐訂幾圍檯一起午餐,例如一班和五班,一些無去處的同學,就隨意加入,通過幾天的相處,同學們之間已經變得相當熟絡,友情更加深厚,因此可以說已不分班級,不分彼此了,有的就是大家都是同一的巴中生。

五班同學再次共進午餐話別,還邀得賓館的經理(穿西裝者)一起照相

到下午,辦理退房後,各路人馬按各自的去向陸續離開賓館:先是回各原居地的同學乘車或前往火車站或往汽車站搭長途長離開,再是大集體的40幾位擬搭火車前往廣州等的師生乘大巴離開,然後是乘飛機前往武夷山旅遊的十幾位同學乘中巴赴飛機場,最後是人數最多,達90餘人的師生和家屬乘火車前往武夷山旅遊的大隊分搭二部旅遊巴到火車站,展開新的旅程。此時,除個別因事多留在賓館一二天的同學之外,全部與會人員都已離開讓大家朝夕相處的大聯絡地點- 集美山水賓館,這讓人懷念的地方。在離別的時刻,在互道珍重的時刻,大家心裡最想說的一句話也許是:願借清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願老師們,同學們和家屬們平平安,身體健康,在未來相約的那一天再重逢!

說明:
本段續文不知何故,從昨晚到今早試過多次都無法以”留言回應”方式貼在原”結局篇”中,完成整篇貼文,故以新的貼文出現。

本結局篇之照片由黃麗良、劉燥麟、廖童興、林孟如和黃卓新同學分別提供,特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