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奥运大家给北京市洗个澡。
(提案)

50届钟喜甲

28年前我们在欧洲留学,住在城里租房,屋前屋后街道、马路都很干净。很奇怪,街上怎么会一尘不染,出门让人感到非常清爽和舒服。后来几件事情解开了我的疑惑,女房东,隔一段时间,早晨6点以前进屋,我们都正在熟睡,有一次,我通过窗户往外窃看,发现她正在洗刷房前的人行道。
还有一天,我早起上火车站迎接国内来的同学,看见街上已有几位六七十岁老太太,用刷子和肥皂粉,认认真真洗刷她们屋前的人行道,刷得似乎自己屋里地板一样。 快到火车站时,我还见到一位老太太,左手领着小狗,右手拎着装狗屎纸袋子,看见马路上散落一张小纸片,她很艰难地弯腰将纸片捡起来装进右手的纸袋里,我才意识到,这小国很干净,就是因为大家都爱惜她,大家齐心保护她,增加了她的环境美,是人们属有的一种文化素质问题。 北京奥运会快到了,我们该怎办?大家能否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果皮屑;不随地乱倒垃圾;不随地乱泼污水;不随地大小便吗?实在令人担心。请看外国人对中国人随地吐痰是如何评论的:一位男士跟他朋友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让我们敬佩万分,但如果你到了北京看到中国人随地吐痰,会让你感到恶心不止”。来北京搭出租车一个外国人在网上写道:“汽车司机,使劲磕着嗓子,猛着摇下玻璃窗,往马路上吐出一大口痰,这奇特的景观,让人惊心肉跳,我去过许多国家都没有见过,看起来,中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是根深蒂固的,是他们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一位外国教授说道:“有一次,我夫人给中国饭馆电话定饭,一名中国送饭伙计给我们送来,在我园里吐了一口痰,从此老婆以后不再定他们的饭菜了。” 早晨在公园遛弯,年轻人,老年人都在水泥路上随地吐痰,旁边许多游客没有一个人说话,水泥地上都是结成硬嘎的痰迹。没有办法,中国人就是有随地吐痰的恶习,我鼓起勇气对吐痰的老头说:“旁边绿地,你在那里吐痰还可以给植物当肥料,你吐到水泥地上,让上千上万个细菌飞扬,污染了其他游人,多不好呀”,对方瞪了我一眼,溜走了。其实,这种人在自家的地板上是不会乱吐痰的,这是一种漠视同类人的不道德行为。
听说,上海过去在街道边上为痰多的人设了痰盂,出租汽车里也备有供吐痰用的小塑料袋,北京市也搞过罚款之类的活动,但收效甚微。关于乱扔果皮屑问题,我见过许多情景,最让人不放心的是,我们门口小学校旁,停下一辆接孩子上下学的军队客车,车内坐着许多小学生吃糖果和零食,他们随手将纸屑、果皮扔出车窗外,我说他们了,但回应是他们天真的微笑,没有办法,这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问题。后果是,长大了养成乱扔东西的癖好。
就在二环路边上,商店门口堆放了不少没用的东西常年不清理。每天出来散步要小心走路,否则就踩上地雷,狗屎或人吃过饱呕吐的脏物。
河边,雪白大理石的桥栏杆上,密密麻麻挂满了黄黑色的痰迹,真让人疙蝇。还有更糟的是,桥下稍为隐蔽一点的地方,石头台阶处,一堆一堆臭气烘烘的屎尿堆,发出一种特别的搔味,上面人行道上满街狗屎,下面桥下人尿人粪,无论是狗粪,人尿屎堆,其实都是人干的,中国人干的,这里难道就是中国的首都吗?
再说说我们住的高楼,原设有垃圾通道,各层倒下来的垃圾直接进入地层房门内的垃圾车,住户每天将垃圾放在通道口边,清洁工每天将垃圾分类,无回收价值的他随手倒入通道,可回收部分带下楼,卖给收破烂的,这样垃圾被分类了,塑料被回收了,清洁工也增加了收入,十几年卫生搞得很好,大家很满意。几年前突然来人将每层的通道门堵死了,听说是国资委下令堵的???。从此垃圾就和人一起坐电梯下楼了。为了保持电梯的清洁和无味,抱垃圾用的塑料袋一层抱一层。下梯后,大家都学姚明很准确地把垃圾投进垃圾车。垃圾车不在时,就随手放在垃圾桶上。到了夏天,大楼门口各种气味就相继挥发出来,出门别忘了捂着鼻子走。塑料袋白色污染直接被推倒垃圾收集场掩埋,给我们后代留着,以后再把垃圾挖开,将塑料袋一个一个捡出来处理吧。
我们大楼有清洁工,但她的任务是八小时上班当白领,穿高跟鞋,坐在办公桌软转椅上,打手机,制毛衣,洗头、嗑瓜子,有时拿着短把扫帚比划比划,窗户玻璃不管擦,一年也蹾不了一次地。这就是我们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建议,组织发动北京市全民在2007年和2008年春天,至少两次给北京市洗大澡。算是我们北京人每个人都为奥运会出一点力气吧。香港的街道每周一次冲洗,当地人称之为“洗太平地”。
建议对自行车也和汽车一样要经常擦洗。还建议对大楼的卫生加强管理。
要注意,北京市缺水,给她洗大澡尽可能不用自来水,靠河边的用河水,靠公园的用中水,都不靠的地方,发动居民用洗衣水、洗澡水,商店、工厂的废水来给我们美丽的北京洗个澡。收集的废水可以装桶里,洋灰池里,没有桶可以装塑料袋放在门前备用。大家还要做思想准备,等天上下大雨时,每人穿雨衣拿着刷子下马路刷洗街道。
给北京城洗澡的全民活动,我们的收获,不但是北京市的清洁、美丽,还有北京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大家会更努力、更自觉搞好城市卫生,人人也变成监督卫生的坚强环保卫士,北京市的肮脏环境也得救了。
钟喜甲 九三学社 交通支社
2007-06-10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 "二十三,糖瓜粘" 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 "灶王爷" 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司命菩萨" 或 "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 "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 "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按一下可以在新的視窗瀏覽圖片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 "送灶"或 "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

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 "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 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

按一下可以在新的視窗瀏覽圖片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 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 "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 "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祝丙戌新春吉祥!

 

巴中网站http://www.boan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