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印尼語
是尊重居住國的態度
作者:丘詳詮
 
     
 


在“巴中”網站裡看到從雅加達“國際日報”轉載的短文一篇,是陳正祥學長所寫的“透過歷史、文化認識祖國——印尼”一文。他在當前印尼華人如何融入主流社會的議論中,作出‘今時今日,國人對於印尼歷史、文化、語言依然冷漠,這方面歷史知識尚薄弱之極’的觀察。同時希望國人認同印尼語為自己的母語,要華人切記,那個國家系自己的“祖國”,其用心可謂良苦。

所指國人,讀者看到是針對老一輩印尼籍華人而言。有對印尼華人語言和認同上的觀察,則令人究其緣故。一個外來移民族群的第二、第三代沒能掌握好當地語言,這大概是印尼華人的一個特點,而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眾所共知的。仔細分析實際上以漢語的其他方言為母語的華人,其數量已逐漸減少。六十年代出生的華人子弟,已經沒有可能接受系統性的華文教育,除非這一代人被送去臺灣或在新加玻念中文書。從量上來長遠地看問題,和漢文化結了不解之緣而不甚重視居住國語言和文化的老一輩華人族群,終將在未來的20年裡被自然淘汰掉。

老一輩受過中文教育的華人,在印尼各大城市可置身于所謂的平行社會裡生活,既是日常主要和自己周圍的同族群交流,可以不介入主流社會,不需要應用太多印尼國語,看印尼文報章雜誌甚感吃力。號召這一批老人去良好掌握印尼語,通過語言來認識印尼歷史和文化,這是良好的願望,實際上是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縱觀世界上許多所謂的移民國家,都給外來移民提供語言補習班,使他們在一定時間內掌握到基本的文法和詞彙,以方便移民的日常生活和融入其主流社會。但在印尼的老一輩華人中,客觀上能否取得任何的效果,是很值得懷疑的。其原因無非是老年生理狀態的限制以及日常生活上無迫切的必要性;其次是老一輩華人是否確實對居住國有文化上的認同,他們出生後的母語更非Bahasa Indonesia,而是漢語或更多的是漢語中的各種方言,印尼語對這輩人是不能硬說成是他們的母語的。鑒於印尼十年來的民主化,官方又容忍華人族群的傳統文化活動,再看到一些原華校學生要在印尼弘揚華夏文化,還搞複校的行動,這不是和陳正祥學長的號召背道而馳嗎?

陳正祥學長的呼籲,更好的是提醒老一代的印尼華裔公民,要教育下一代去認同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國家,不但要良好掌握印尼語,而是要掌握到優秀的文明的話語。只有掌握了當地的優秀話語,才能融入主流社會,和其他族群在社會各個領域裡並駕齊驅。其他有關認識歷史和文化的問題就不在此議論中了。 讀者有一點建議,既對所謂的國人(實際上是指華人族群)須免了用中文的“祖國”來強調自己的出生地。祖總是使人聯想其祖先、祖輩的。逾百萬的華人祖、父輩皆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經過當年的華校教育以及50多年來因種族政策所經歷的折騰,要他們去切記印尼是“我的祖國”,大概還是強人所難。已換籍成為印尼公民的華人說出它是我的“國家”,Indonesia negeriku,對外國人說Indonesia is my country不是夠順口嗎?
 
     
   
     
  丘詳銓個人目錄  
     
  網站總目錄: 校友作品 校友遊記 校友萍蹤 學海試航

巴中網站
http://www.boan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