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古思今
君子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小人患得患失


王维理

2008-02-15 14:23:16

 

【原文】
《论语‧阳货》:
子曰: “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夫: 品质低劣的人;小人。

 

【解读】
  孔子说:“可以跟品质低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用现代话是说:一起在一个部门或团体工作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忧患不能得到;当他得到以后,又忧患失去。如果忧患失去,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后人从孔子上述所说的那种人,称他是患得患失的人。

 

【思今】
患得患失的人自古就存在。莊子和惠子以及韩非子和李斯的事迹就是患得患失者的很好例子。

 

《庄子‧惠子相梁》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战国时代)听到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很高兴,就前往梁国拜访。惠子听到好友来访最初也很高兴,但听了身边不良分子的挑拨,说庄子会取代他的宰相位子时,就犯上“患得患失”的心病,三日三夜搜捕,要把庄子逮捕,但捕不到。

庄子三日后反而上门见惠子,讲个故事:“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凤凰),你知道吗?它从南海,飞往北海;它非梧桐树不休息,非好果子不吃,非甘泉不喝。喜欢吃腐臭的老鼠尸的鸱(猫头鹰),看到凤凰飞过,怕口里的老鼠尸被凤凰抢去。”

庄子上述讲的寓言,把患得患失的人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君子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地位、功名,对患得患失的人,疑心一发,就“无所不至矣”,即无所不用其极来保护他的既得利益!

韩非和李斯的历史故事更是典型的患得患失的事例。

秦国嬴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韩非的文章,大为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于是,嬴政为了得见韩非,不惜动用三十万大军急切攻韩国。韩王不知秦王心意,无缘无故地攻来。待秦使来说只要韩非去秦,这才明白,便毫无珍惜地派韩非出使秦国。

李斯和韩非本来是同学,他们的师父是荀子。李斯见韩非来秦国,心知这位同学学问比自己更厉害,秦王嬴政也敬佩他,就勾结姚贾在秦王面前大肆诋毁韩非,说他是韩国贵族子弟,到时还会替韩国效命,不会替秦国出力。赢政听信,把韩非投进牢狱,不久被李斯毒死,说是韩非畏罪服毒自杀而死。

李斯就是染上“患得患失”的心病,怕失去地位名利,摸黑良心,把自己的同学杀害。孔子说的患得患失的人会“无所不至”,就是如此。患得患失的人,危险之处也在于此,会无所不用其极。

君子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小人患得患失!

 

王維理人目錄

 
網站有關目錄
校友作品 校友遊記
校友萍蹤 學海試航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